《西出玉門》:躺在原著功勞簿上吃老本的典型案例!
《西出玉門》,豆瓣開分7.2。在同類型的劇集里,這個得分其實不低。畢竟,在審核尺度和特效投入等限制面前,要想把“摸金校尉”這個題材的故事說好,確實特別難。但這并不是說,《西出玉門》就特別值得夸耀。事實上,它是一部優點和缺點,都特別明顯的劇集。優點的部分,主要來自原著作者尾魚??催^原著的人都知道,尾魚是那種腦洞非常大的作者。在她筆下,懸疑與冒險交織,浪漫與驚奇兼具——這種才情的結果就是,她勾勒故事的方式,對詭譎劇情的鋪陳,以及在這個過程里對受眾情緒的拿捏,都為劇集改編贏得了先機。但它的缺點就在于,倪妮實在太油膩!在尾魚原著里,葉流西是那種非常颯的“沙漠玫瑰”——美得自然,也美得爽快。但倪妮在演繹這個角色時,卻帶有一種裝酷的跡象,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之間,都給人一種“看我不美死你”的油膩感。美女也油膩POST WAVE FILM先來說缺點吧。有必要強調的是,“倪妮太油膩”的感覺,并不是筆者單方面的個人感受。大家刷一下與《西出玉門》相關的評論,就能看到不少觀眾,都在吐槽這個點。在劇情里,倪妮扮演的葉流西在接聽有賣瓜時,隨手切了一塊吃。倪妮在這段里的表演是這樣的:她看見白宇扮演的昌東走過來,就轉頭盯著對方,臉上戴著墨鏡,嘴里咬著西瓜。她的動作設計問題在于:嘴唇貼著西瓜并沒有咬,而戴著的墨鏡也沒能遮住兩只大眼睛。結果就是:觀眾并沒能從這段表演里,體會到葉流西看到昌東時的情緒,究竟是感到詫異,還是覺得在意料之中。她更像是想告訴觀眾,作為角色表演者的演員本人,很女性、很可愛、很嫵媚。如果說這里的表演還只是演員沒能抓住角色性格與情緒的話,那么接下來的戲,就明確地滑向了油膩。為了體現角色在煙火氣里討生活,有一段葉流西穿著紅色圍裙做燒烤后,跟昌東聊天的戲。為了體現角色的颯,葉流西還是戴著墨鏡——但這段戲的問題其實不在服裝道具,而是倪妮的肢體動作:她把身子調成略微前傾和后仰兩個動作,一邊鎮定自若地談笑風生,一邊斜視著對方。隨后,身子往椅背上一靠,上半身舒展開來,二郎腿盤上,手里拿著烤串,依舊歪著頭,用自認為自信大方的方式與昌東聊天。更糟糕的是,接下來她摘掉了墨鏡,眼睛都不眨一下地斜盯著昌東,一邊用嘴叼著墨鏡腿,一邊再搭配嘴角吃烤串剩下的小零食。近些年來不停有女權意識批判男性凝視——如果還有誰對這個概念理解不深刻的話,看看這段戲里葉流西盯著昌東的眼神,就能加深理解了。坦白講,看到倪妮在這個段落里的表情跡象,筆者腦海里當時就出現了兩個人。一個是在泳池旁穿著白褲裸露上身大秀舞姿的楊爍。??另一個就是在古裝題材里一邊拉面一邊泡妞的楊洋。這些片段之所以讓人覺著油膩,最大的問題不僅是演員沒有進入角色,更在于演員過分自信地沉溺于自己的身體和外貌上,想在這些瞬間盡可能地展示自己。換到《西出玉門》里的倪妮就是:她太知道自己的漂亮了,就禁不住使勁去展示。就像是早期放出的劇照里,被人稱作驚艷的這張“車窗探身”照——這一幕不管是在劇照里,還是在原著中,都是名場面。在原著里,小說中是這么說的:“燈光都打住她,半幅天地迷離,一身妖氣?!狈旁趧≌绽?,倪妮秀發未攏、上身穿紅,一只手抓著車身,另一只手隨身子半吊在空中。但無論原著的文字還是劇照的靜態,它們都只是提供了一個需要去發揮想象力的靜態感。如果看完整個片段,發現導演用了柔光濾鏡來配合慢動作,以此來凸顯倪妮“風情萬種”的表演,那你很難不在她表情浮夸、身體做作的肢體語言里,感受到不屬于角色的表演痕跡。?而且她從車上下來時,更是把手中的刀叼在嘴里,刻意硬拗出酷颯冷峻的造型來。演員知道自己漂亮是好事,但不加控制不做匹配地肆意展露,就成了壞事——所有被觀眾評價為油膩的演員和表演時刻,問題都出在這里。倪妮也不例外。她太知道自己很漂亮了,以至于忽略了表演的第一要旨,是服務于角色,而不是服務于本人。換句話說,演員的漂亮是要隱藏在表演后邊的,演員一定要讓角色的性格、情緒和狀態,先于自己的漂亮而存在,這樣她才能打動觀眾。就像是《花樣年華》里的張曼玉,已經不能用漂亮去形容,而是風韻、性感,尤其是她身著旗袍展露腰線扭胯搖曳在酒店昏黃的長廊里時。但那個片段里的張曼玉,更多是要讓觀眾感受到欲望沒有依附時的失落與荒蕪?!痘幽耆A》里的張曼玉那種美艷是讓人心碎的,因此也是服務于角色的。但倪妮的葉流西的漂亮是服務于演員的,所以是油膩的。矮子里邊拔大個POST WAVE FILM再說優點。坦白講,盡管說是優點,其實也不見得多么突出。但為什么還要這么講,是因為在同類型的題材和故事里,它已經屬于瘸子里邊拔將軍、矮子里邊拔大個的劇集了。更直白來說就是:不是它多優秀,完全是同行的襯托。而且這個同行的襯托,還完全得益于主創人員的不作為——說主創不作為,是因為包括導演和編劇在內的主要工作人員,并沒有發揮積極的主觀能動性,而是玩兒起了“摳書式翻拍”。所謂“摳書式翻拍”,說的就是導演和編劇基本上放棄了濃縮甚至改編劇情的方式,完全按照書里已有的情節和臺詞直接照搬。這樣的好處就是,只要在懸疑的氛圍和選角的人設上沒有出現太大偏差,基本就不會偏離原著的質感。熟悉尾魚的讀者很清楚,她是個特別會埋伏筆的作者,極其擅長在靠近謎團的時候再制造謎團,用巨大的腦洞來嵌套謎團之間的關系,同時輔以光怪陸離的詭譎想象力。簡而言之就是,懸疑與冒險交織,浪漫與驚奇兼具。所以尾魚的故事,總是越發展越迷人,越到后邊越勁道——《西出玉門》也一樣,它的故事講到“玉門關內”的時候,用引人入勝來形容似乎并不為過。正是得益于尾魚原著的這種優點,在改編時不思進取的主創,才能讓劇情變得扣人心弦。因為它只需要在審核允許的范圍內,一五一十地復刻原著中,冒險之旅上那些詭譎的腦洞和景觀,比如在帳篷上的行走皮影戲,從土臺里飛出砸死人的棺材,還有突然響起的鬼謠,和像巨眼、能殺人的沙球等等。能把這些原著里的名場面視覺化,就足夠滿足觀眾的需求。但是說白了,這不是影視主創的功勞,而是他們躺在原著作者的功勞簿上,坐享其成的結果。對影視創作者來說,這其實是一種保守的體現,所以算不得多么榮耀的優點。作者丨毛頭所見即所想。編輯丨毛頭 排版丨lmx媒體統籌丨佐爺靈魂販賣館「注: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,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?!购罄肆α?| 2023短片征集計劃倒計時1天好課 | 孫紅云紀錄片拉片課?? 關 注 【 后 浪 電 影 學 堂 】??
本信息由網絡用戶發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內容詳情請與官方聯系確認。